科教文汇

The Science Eduaction Article Collects

教育观察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的路径初探

    范晶;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首先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明确了学习迁移能力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核心作用。接着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并构建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等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并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2024年23期 No.62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跨文化教育的推进策略探索

    郭梦欣;孙明娟;

    跨文化教育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不断增强、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产物。它诞生于二战之后的全球移民运动,在国际组织的大力倡导下发展起来,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教育思潮。高校作为最先感触到世界发展变化的“领头羊”,必须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竿头日进,多途径探索跨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4年23期 No.62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史春培;

    <正>浅蓝色的天空、黢黑的土地、洁白的雪花,是北方冬日常见的色彩,它们简单朴素的样子很像我走过的日子,看似平常,实则别有意味。小时候,我家院里有一棵革果树,每到秋天,树上的果子缀满枝头,闪着红润的光。我们由着自己的喜好随便摘下来吃。吃得多了,我发现一个诀窍,那就是枝头越上端、伸展在枝叶之外,被阳光晒得越红的果子越甜润可口。可这些果子偏偏挂得极高,即便伸直了胳膊、踮起脚也够它不着。需要搬来凳子,备好长杆,上调下协齐努力,才能摘下中意的果子。写文章何尝不是如此?以往所写,都是随性而为,就像随手摘下来的果子,缺章法、少层次、欠味道。而现在,为了让这篇小文俊俏些、耐看些,我动笔前学会了思量、懂得了掂量、知晓了打量,较于之前费了更多心思,这何尝不是“踮脚摘果”的过程?

    2024年23期 No.62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理论与管理

  •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与发展

    张春旸;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包括教育资源数字化、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学习环境个性化等。其发展阶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提高。数字化转型的地域性差异明显,也存在困境,如技术与资源不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学生数字素养差异和教育模式转变带来的挑战。要推进转型,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和学生数字化能力,创新教育模式和内容,以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23期 No.62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双师型”模式发展研究

    林别嘉;

    在阐释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与教育对象独特性的基础上,提炼艺术职业教育中的教师专业素质内涵,建构校企合作途径下艺术职业教育中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并结合“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提出我国艺术职业教育中教师发展的具体模式与策略,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

    2024年23期 No.62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价值内涵、建设思路和实践路径

    曾婉玲;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一种全新的德育场域。该文通过深入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内涵、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五聚五化”的实施策略,即聚焦多元主体以促进社区管理立体化、聚焦社会实践推动服务项目化、聚焦朋辈互助实现成长网格化、聚焦创新创业打造新型实体组织以及聚焦德技并修构建情景化素质教育。实施这些策略,旨在优化高校治理体系,延伸“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的“全链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4年23期 No.62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策略研究

    赵洹铎;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挑战与机遇。该文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切入点,聚焦高校思政教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转型与优化,探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与技术融合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和创新潜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环境的深化,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数字化浪潮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不仅是时代要求,更是培育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关键途径。

    2024年23期 No.623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财经素养的路径研究

    赵迎冬;

    财经素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校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与改革,增加财经素养培养。高校可通过两种路径来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财经素养:其一是培养农业人才的同时注重财经素养教育,其二是在传统财经素养培养中增加乡村振兴内容。两种路径都可以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必备素养的培养力度,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具创新力、实践力的人才。

    2024年23期 No.623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层生态环保铁军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蔡彩;

    根据高职教育领域育人模式案例研究的范式,提出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理论问题,厘定了核心概念,深入剖析了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开创性的育人探索,即对“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进而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修复专业为典型案例,深描了“技术差序”育人体系在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才培养方面的运行机制。最后,总结了“技术差序”育人体系在实现基层生态环境治理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2024年23期 No.623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教育

  • ChatGPT赋能高校个性化思政教育:机遇、挑战和路径

    毛婉婧;

    高校实施个性化思政教育受到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物ChatGPT基于其强算力、大数据和开放性的模型特征,能够精准分析学生需求并提供有效内容。ChatGPT为个性化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然而,ChatGPT介入个性化思政教育后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不良信息误导、教育体系受冲击等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因此,在ChatGPT介入个性化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着力打造国产化思政版ChatGPT,并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最终将ChatGPT技术红利转化为思政育人的工作优势。

    2024年23期 No.623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理路研究

    张晓珊;彭志允;

    在数字时代,随着技术手段的迭代升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目前,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素养水平不一、思政教育数字化平台构建不完善、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个性化教学与网络思政不足、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面临风险与挑战等问题。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在“强化价值引领,凸显育人本质”“培养数字人才,健全发展机制”“构建数字平台,加强联动共治”“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由同质化转向个性化”“数字技术赋能评价模式由单一结论性转向动态多元性”等方面努力,打造既有理性又有温度的思政育人数字化模式。

    2024年23期 No.62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高等学校“六要”思政课教师培养探究

    彭迎春;

    “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六要”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领导,营造全社会信任和尊重思政课教师的外部环境,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激发思政课教师自觉主动提升修养实践。

    2024年23期 No.62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技术赋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李永卉;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高校应充分运用数智技术,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占据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这样做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增强其文化自信。数智技术赋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是时代发展趋势,也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内容,涵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融入路径包括:优化政策环境,转变教育管理思想;构建动态数字资源,创建教学实践基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2024年23期 No.62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改教法

  • 关于数学史与数学教学融合案例库建设的思考与思路研究

    李秋花;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数学文化和思想,育人价值不可忽视。当前,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研究者开始重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案例库。数学史与数学教学融合案例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以及目前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并初步探讨了案例库建设的思路,希望对数学史与数学教学融合案例库的建设提供借鉴。

    2024年23期 No.62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W1H分析法在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凤姣;李静远;

    在如今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应用统计学作为培养学生统计能力的应用型课程,要顺应时代发展,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目的进行人才培养。基于5W1H分析法对应用统计学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应用统计学课程设置的原因、教学要素、空间、时间以及主体,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为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4年23期 No.62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现代学徒制与1+X证书制度融合的建筑专业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张勇;孙素云;

    传统的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存在实训项目单一、数字化实训设备短缺的问题,并且随着建筑表现技术多元化发展,其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相脱离,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为此,该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与1+X证书制度在建筑专业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融合策略与实践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将1+X证书考试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以此实现教学场景与工作环境的协调统一,将线上学习和实训教学有机融合,使静态的设备设施“活”起来,突破时空的限制,推进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具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24年23期 No.62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节气文化融入气象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气象学课程思政案例

    尚杨娟;万志兵;张美曼;

    气象学课程是农林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未来在农林行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该文围绕这一教学目的,结合思政教学背景,以二十四节气为例,针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融入气象学专业课程教学展开教学设计,分别从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2024年23期 No.623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田莉;康迎曦;周细凤;旷永红;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指导,该文课程组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资源整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理工类高校数字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23期 No.623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密度泛函模拟计算在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杨锐;张璋;王书昶;彭明发;魏蒙蒙;

    激光原理与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物理与光电信息科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激光原理与技术具有逻辑清晰、知识点多、实用性强等特点,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过程注重公式推导,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较为抽象,理解困难,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教研组结合科研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针对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中受激吸收这一知识点,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直观地展现受激吸收过程及电子云在不同能级的分布,进而模拟出吸收光谱。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知识点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增强了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2024年23期 No.62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扶放有度”模式的“随机过程”项目式教学方法探索

    杨玉峰;吴鹏飞;雷思琛;

    该文利用“扶放有度”教学模式,结合项目式教学方法,对“随机过程”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以“随机过程”课程中的“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报”为例,将教学分为教师示证、教师辅导、同伴协作和独立表现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教学任务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且结合项目式教学方法在每个阶段增加了教学任务项目化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补充了学生的实践训练,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该文还列出了几种提高研究生教学效果的方法。

    2024年23期 No.623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在技工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李海英;

    该文综述了人工智能(AI)在技工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了AI技术如何在个性化学习、自动评估、虚拟实训和互动学习等方面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该文分析了高校在实施AI技术时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实施和伦理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强化数据保护措施、提供专业培训和持续更新课程设计,以促进AI在技工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该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技术开发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技工教育向更高效、更个性化、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2024年23期 No.623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答辩式”翻转教学探索

    朱柱;张小国;王春萌;谢维奇;王霞;

    针对传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参与度不足,技术更新滞后,教学资源单一等问题,在科教融合背景下,该文探索了一种“答辩式”翻转教学模式。该模式融合项目驱动、翻转教学和课题答辩等理念,以精选高质量案例驱动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和答辩,这一方式有效强化了实践操作环节,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卷调查和课程达成度对比结果显示,“答辩式”翻转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团队合作、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23期 No.623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岗课赛证”一体化的“中药制剂分析”课改路径研究

    刘英慧;丁盈;唐莹翠;曾思予;

    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的持续优化,中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需求,该文基于“岗课赛证”一体化的理念,对专业核心课“中药制剂分析”的改革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岗课赛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4年23期 No.62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化赋能基础会计课程“思专”融合的教学改革初探

    李仕瑾;

    数智化手段的应用更新了“教法”与“学法”,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文针对基础会计课程,从课程融合总体设计、实施路径方面进行了“思专”融合的路径研究,探讨了数智化赋能课程“思专”融合的教学改革问题。

    2024年23期 No.62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研学旅行指导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成爱芳;郭明华;宫苏格;

    研学旅行指导能力专业化训练是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走向应用型和职业化发展道路的需要。该文基于当前研学旅行市场迅猛发展形势的需要,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培养实际,从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出发,强调研学旅行组织和指导业务专业人才训练的重要性,进而对研学旅行专业化人才训练进行整体思路设计,并对研学旅行专业人才训练的具体内容进行一一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进行研学旅行专业指导能力训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有助于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和专业指导。

    2024年23期 No.623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三元”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杨华;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梳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和挑战,结合旅游行业、区域、学校及专业特点,创新性地探索和构建“三目标融合、三课程递进、三课堂联动”的“一体三元”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分析其内涵、特色和实施策略,以期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华夏之美的讴歌者与传承人。

    2024年23期 No.62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李新;肖蕴珂;

    新文科提倡基于现有传统文科进行课程重组与文理交叉,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注重跨学科学习下的能力培养。新文科建设与职业教育改革并行,结合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坚持人文素养与应用实践并重的培养方向,通过突破教材限制、革新教学手段和丰富教学方法等途径,突出教学的职业性与专业特色,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2024年23期 No.623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李学孺;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在信息技术引领教育教学深刻变革的今天,该专业对推进新文科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玉溪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根据学校建设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定位,确立了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实践能力培养的动机激发、知识储备、应用创新三个相互关联、互为影响的层次维度构建多阶渐进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整合校内外师资、实训等资源,为学生搭建了集实践教学、兴趣小组活动、专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实习实训、产教融合等多途径的实践平台,探索出一条教、学、训、赛、研“五位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2024年23期 No.623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婚礼主持课程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侯寅;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职院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亟须寻求新的突破点,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现有教学方式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文章立足婚礼主持课程,全面依托“互联网+”,重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立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同时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创新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善思、善言、善礼、善艺”的礼仪主持人才。

    2024年23期 No.623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

  • 岗位能力导向下职业本科数智化财务课程群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Excel相关课程群为例

    黄妍君;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类专业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融合要求已相当突出。职业本科教学面临数据人工处理与技术应用规则的思维转换、语法或组件的活用、分析框架和方法的善用、流程设计的妙用四大难点和生硬照搬不利于知技迁移等痛点。鉴于此,根据岗位能力与课程体系的构建逻辑和课程群的递进关系,探索以数字化后备人才需要具备的数字思维、流程思维和结构化思维和能力为抓手,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可复制、可操作的数智化财务课程群教学模式。

    2024年23期 No.623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康晓玲;

    从“双高”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阐明构建高职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能力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从构建原则、路径、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导向性、整体性、全过程性、实践性四大构建原则,归纳了高职语文系列课程、“校—系—社团”三级语言文字实践平台、“系赛—校赛—省赛—国赛”一体化语言文字竞赛体系、1+N证赛激励机制、校内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能力评价工作机制五条路径,总结了运用高职语文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构建评价体系、搭建“课程+实践+测试+特色”一体化评价模型、持续跟踪评价激励效果三大构建特色。

    2024年23期 No.623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湖湘特色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

    于勇;姚蓉;邓媚;

    文章总结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学徒制特点、融合思政教育等相关要求,融入湖湘特色的开发思路,明确了人才需求及相关院校人才培养调研、培养目标与核心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校企合作与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探索的开发路径,为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提供了参考。

    2024年23期 No.623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岗课赛证”视域下高职院校融合育人实践探索——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为例

    陆晓燕;

    运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方法,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理论基础、实施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实践为例,提出具体实施策略。研究发现,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实施过程中存在逻辑构建模糊、教学资源不足、评价体系偏颇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技能竞赛、职业证书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研究认为,为确保“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须明确内涵与逻辑关系,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深化校企合作。

    2024年23期 No.623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郑少卿;杨金灿;黄智敏;蔡国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五育并举”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实施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其次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构建“三阶递进”“四方联动”“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旨在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4年23期 No.623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

  •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红秀;罗永星;罗义东;廖艳妮;李杰;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基础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成为衡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该文基于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起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23期 No.623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与实践分析

    姜爱锋;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能力。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研究,分析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践建议。

    2024年23期 No.623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陈东升;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三新”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得异常热烈。而与教学相随共生的评价,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从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和高考命题角度看,散文篇目占比很大,是教考的重点。但相比其他文体,散文阅读一直是学生的短板。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研究对于落实新课标、服务国家选才的“新高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该文立足散文教学实际,探究散文教学评的一致性问题,力求厘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方向、提升教学质量。

    2024年23期 No.623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PM视角下的数列教学研究

    李梓琦;文萍;

    以高中数学课题数列为例,运用附加式、复制式和重构式三种模式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列教学,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

    2024年23期 No.623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李晨;

    大概念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是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实现内容、过程、价值的统一。该文梳理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分析了基于大概念、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框架模式,提出了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读篇章,提炼单元主题大观念;梳理语言大观念;基于主题和语言大观念制定单元目标;遵循英语活动观,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以期探索有效的初中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4年23期 No.623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

    欧阳玲;刘亚群;孙延杰;陈晓芸;郑玉忠;张振霞;

    《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校教育应当渗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师要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为基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置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024年23期 No.623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陈群;舒马鹰;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上升至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劳动中融合五育发展为课程理念,设置“劳动技能、劳动基地、生活实践”的课程内容,以校内活动、校外拓展为实施路径,从“整体规划,项目推进”“有效整合,全面育人”“场地建设,提供保障”“家校社协同,共建教育场域”几个方面建设学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2024年23期 No.623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博览

  • “社恐”青年的生存境遇与正向引导策略

    韩秀霞;

    “社恐”一词作为被符号化的社交新形态,从个体体验迅速引发群体性情感共鸣。“社恐”青年享受着媒介化社交的便利、可控,但因“过滤气泡”现象导致“社恐”心理固化,沉溺于媒介化社交而将情感交流极化,还会依赖鸵鸟式心态规避社交压力。对此,我们既要从总体上尊重青年成长规律,也要对个体进行关爱和引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2024年23期 No.623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乃昌百年研究进程

    张雪宁;

    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近百年时间里,对于徐乃昌的研究在学术界逐步升温。采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厘清近百年来关于徐乃昌研究成果的年度发文量、作者发文量和高频关键词。在此基础上,从生平和交游、藏书与目录学成就、金石拓片收藏与题跋、刊刻图书的成就、以诗词为中心的文学创作等5个方面梳理徐乃昌百年研究进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024年23期 No.623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头老太(续前)

    方兆祥;

    <正>“啊,那好那好!”秘书就是这样,首长有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去丰彩社区。”何秘书对司机说。过了一会,他突然想到已经忘了龙头老太住的地方了,上次去是王大德带路的。他马上说:“杨市长,夏主任家住什么地方我忘记了,我打个电话给我姐吧,让她带个路,行吗?”

    2024年23期 No.623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铁血残阳(续前)

    甘臻;

    <正>两人顿时警觉,向前探望。黑影越来越近,他们终于看清黑影正是无方可从大师他们。无方可从大师及其同伴一个不少地云集到秦少石和姜成武跟前。秦少石一个个地观察着他们,看他们有没有受伤,发现他们全都毫发未损。这时,郡主从人群中走上前,她走到秦少石和姜成武跟前,冲着他们俏皮地说道:两位少侠,小女子这边有礼了。说着,双手作揖。秦少石和姜成武只好双手抱拳,异口同声说道:郡主无恙,这是再好不过的了。秦少石转过身,对无方可从大师说道:我们走。接着,他们悄悄地离开了这里,护送郡主回京城。赶至京郊时,天已经亮了。

    2024年23期 No.623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平原的密码(续前)

    许辉;

    <正>麦田里当然还有其他时光的意义呈现出来。我下了车,直接拐离公路,一头拐进香熟的麦原里去,然后就找到一道干爽的田埂,在田埂上坐下来,嗅闻着小麦正在成熟的香气,察看着小麦的长相、黄熟度和一只张翅欲飞的七星瓢虫。我很可能会在那里枯坐上两三个小时,看到太阳已经转到头顶上时,才不情不愿地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尘,走回到公路边停着农村客班的地方,走上排在最前头正要启动的客车,找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来,一个小时后回到城里家中。表面上看起来,这一上午的时光似乎是没有意义的,但对我而言,这一上午的时光恰恰是最有意义的。我没有虚度。正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的方式,而且也能够光明正大地享受这种生活的方式,我的时光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才不是虚度的。

    2024年23期 No.623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记:灯光在隧道的尽头

    李小林;

    <正>写完这篇论文,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博士生涯即将走向结束了。回想起2012年岁末报考东南大学(以下简称东大)的情景仿佛并不是很遥远。那一年,我怀抱着希冀与憧憬选择了凌继尧先生作为我的博士生导师,而这也成为我人生中最具勇气和智慧的决定。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和恩赐,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跟随先生学习的机会。在五年的博士生涯中,先生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源源不断的鼓励。此刻,先生每一次传道授业和交流答惑的情景都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卷映照在我的眼前。这篇论文源自先生与我的一次交谈。

    2024年23期 No.623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师笔下的冬天

    刘昌宇;

    <正>在名人大师笔下,冬天以其艳丽的姿色、冷酷的性格,美得高贵,美得深沉,充满了独特的韵味。细细揣摩大师们的妙笔,不禁会对他们笔下的冬天心驰神往。鲁迅在散文《雪》中用独特的语言,对比描写了南方与北方雪景的不同。南方的雪景是“滋润美艳之至”,“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相比之下,鲁迅形容北方的雪是“永远如粉,如沙”,“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2024年23期 No.623 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稿启事

    <正>《科教文汇》(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9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4-1274/G,国内邮发代号26-205)是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省级教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科教文汇》秉承“科教兴国、文汇天下、教研结合、共同发展”的宗旨,注重教研教改成果的宣传、案例的分析、经验的介绍及学术的交流。本刊为半月刊,系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本刊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欢迎来稿,欢迎订阅。

    2024年23期 No.623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