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文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教师师德教育是培养教育者的教育,是输出高质量教师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师德教育实施机构、内容形式与协同保障机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做好师德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2024年15期 No.615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强;
数字技术重塑高等教育生态,带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赋能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高校校际微专业集群建设是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创新内容,对高等教育更好满足产业需要及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受思想禁锢、体系壁垒、管理阻力、变革惰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校际微专业集群建设在领导者意识、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惯性、教师教学习性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推进校际微专业集群发展,需要从打通顶层、构建体系、激活主体、灵活供给等方面共同着力,构建数字化转型下独具特色的高校校际微专业集群建设“中国方案”。
2024年15期 No.615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启凤;张辉;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偏差、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招工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近年来,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这种模式存在刚性过强、灵活度不够、合作地域过窄、学生就业不稳定等问题。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学生社团为依托,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打造“活动—竞赛—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软订单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破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时空和课程限制,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4年15期 No.61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颖;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学习评价、教师赋能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数据和算法伦理问题、摄像头过度应用问题、数字鸿沟问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要促进人类与人工智能携手前行,就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强化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力。
2024年15期 No.61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蕾;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对于优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纵观当前,教学团队建设在思想意识、过程管理、“三教”改革、教师协作与小学联系等方面存在不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改变观念,增强团队凝聚力;对接岗位,深化教材教法改革;分层培养,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校校合作,加强教育服务输出。
2024年15期 No.61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能孝;
从多模态视角出发,结合持续性评价的特点,通过持续性评价来建构小学全科教师职后发展评价体系。目前全科教师评价模式存在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内容强调成效、评价方法倾向总结性评价、评价标准具有随意性四大问题。基于此,小学全科教师职后发展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标准规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结果应用化。
2024年15期 No.61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翠;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义务教育改革、缓解学生课业压力、降低家庭教育经济负担、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塑造优良教育环境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可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该文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逐层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微观、中观、外层及宏观系统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探究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助推“双减”政策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15期 No.61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瑞杰;
“双减”政策颁布后,课后服务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课后服务的效果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打造优质的课后服务,切实做到为学生“减负增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寻小学课后服务特色化,能够促进小学优质课后服务建设。特色化课后服务的核心要点是基于自然环境特色、传统文化特色、师资特色三个维度,建设优质课后服务。优质课后服务应充分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建设中会遇到各种阻碍,诸如师资、经费、监管和评价等,因此在特色化课后服务建设过程中,应当尤其注意引纳校外优质名师、多渠道保障经费、建立监管体系和质量评估机制等。
2024年15期 No.61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0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永军;尹冬梅;郭景富;
在新工科建设中,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教研团队、实践平台、学生创新创业等建设是理工科专业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发新能源转换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新工科和“双碳”背景下,将新能源技术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探索多学科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内生动力,从而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高素质创新实践人才。
2024年15期 No.615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俊涛;陈奕嘉;
高等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核心板块和主干课程,加强高等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顺应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该文在阐述高等经济地理学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的整体思路。首先,提出了构建“德业兼修、德才兼备”教学理念和“知识创获—价值引领—能力创新”的多目标引领的教学目标;其次,深度挖掘和提炼地理哲学、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生态文明、地理国情、科技创新、爱岗敬业、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主题;再次,提出了融“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和小组辅导”于一体的教学组织方法;最后从教学效果评价和课程考核措施方面提出课程思政实践的保障措施。
2024年15期 No.61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亮敬;王晓亮;吴柳强;吴作洲;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该文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也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2024年15期 No.615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玉丽;
“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真学、真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性、职业型创业者的培养目标。基于此,该文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载体,探索“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背景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力求为其他课程考核方式提供借鉴。
2024年15期 No.61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天杰;鲍宇;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可用于自主生成新内容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领域。该文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成教学PPT、制作教学设计、网络安全防御教学、网络攻击教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最后分析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安全教学面临的挑战。
2024年15期 No.61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欢;贾良方;许孝凤;
目的:为探讨生殖医学规培教育中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4名学员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则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规培学员的教学效果。结果:在教学后,观察组规培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规培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医学的规培教育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可提升规培学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且学员对教学更加满意。
2024年15期 No.61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费永和;崔俐俊;刘照元;刘宝姝;陈静;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专业中应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梳理药事管理学各章节课程思政元素目标与切入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探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改革,以实现在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目标。
2024年15期 No.615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洁;
目的:了解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本科生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课程的需求,为开设适用于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AI课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教育部新医科建设要求和相关文献设计问卷,2023年10月至2023年11月,采用问卷星对105名安徽医科大学2020—2023级在读医学本科生展开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对AI技术的认知、编程基础、AI课程的学习意愿和AI课程开设形式等,共收集有效问卷103份。结果:67.96%(70/103)的学生认为“AI+医疗”将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产生影响。为了应对AI对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86.41%(89/103)的学生认为需要了解和学习AI技术,利用AI技术辅助医疗。94.17%(97/103)的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视频获取AI知识,66.02%(68/103)的学生对AI基础知识和医疗应用了解程度一般。50.49%(52/103)的学生有Python、Java等编程基础。对AI课程设置,67.96%(70/103)的学生认为只需要学习AI入门知识,90.29%(93/103)的学生对AI医疗领域应用感兴趣,46.60%(48/103)的学生希望以选修课形式开展AI教学。在对“AI+医疗”是否会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产生影响、AI技术了解程度、AI知识的学习意愿和AI课程开设形式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和其他医学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01、1.825、5.418和3.977,P值均大于0.05)。结论:医学本科生了解和学习AI知识的意愿较强,但编程基础相对薄弱,倾向采用选修课形式开展AI课程。
2024年15期 No.61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小兰;
新文科对人文社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技术构建起了人文研究的全新环境,同时要求从事数字人文工作的人员掌握一定的数字技能。为此,该文围绕数字人文所需技术设计了问卷,调查了人文社科大学生的数字技能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人文社科大学生普遍认为数字技术很重要,但自身水平较低。相对来说,可视化技术掌握存在两极分化情况,数据管理技术尤为薄弱,未来亟须通过多方协作提升人文社科学生的数字技能水平。
2024年15期 No.615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滢;
案例教学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独特作用。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由学生主导案例的分析、辩论和决策,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但在我国法学课堂上,案例教学局限于案例举例或简单的案例讲解,这种“伪案例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效用,其根源在于教学理念的差池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僵化。我们要避开案例教学的误区,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坚持实践型案例教学法和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案例展示活动,把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
2024年15期 No.615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立双;周燕华;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与形式不断增加,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还只是浅层学习,对于知识缺乏深度探索、理解与应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该文以“商业模式创新”课程为例,以教学内容作为切入点,提出与其相匹配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合策略,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如何有效“学”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凸显教学内容的学习价值。
2024年15期 No.615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婧扬;
随着保险科技时代的到来,保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需要熟知保险业务基本原理外,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能力及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也逐渐成为保险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该文从保险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吉林省高校保险专业职业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提出有力策略。
2024年15期 No.615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丽;
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吸收其他学科和其他高校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闽江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与特色,建设一个兼具实用性、教育性的线上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库。在建设教学案例库的同时,以“语法与语法教学”课程为试点,引入案例教学法,探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案例教学的运用。
2024年15期 No.615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靖雅君;孔永红;
该文聚焦大学英语课程,以多模态理论等概念阐述为切入点,在总结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梳理出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可行性应用路径。文末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向入手,提出多模态模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实施策略,旨在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对多模态教学内涵把控不准确、多模态学习意识不健全等问题,有效提升多模态模式教学法实际能效,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高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2024年15期 No.615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宇;
该文旨在探索数字化环境中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及运用,提出以学生为本、互动参与、资源整合、个性化学习等设计理念。但技术应用存在问题、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师培训不到位和学生学习习惯难以改变等问题接踵而至。为此,研究建议采取优化技术应用、丰富教学资源、强化教师培训和引导学生改变习惯等对策,在具体应用层面表现为混合式教学、个性化学习平台、远程教学和智能评价系统等。
2024年15期 No.615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才萌;
新时代,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外语人才对外肩负着传播好中国职教故事、向世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重要使命,对内承担着提升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水平和外语专业素养的基本职责,亟须将价值引领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以改革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外语人才育人模式。该文从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着手,凝练形成外语人才“三进四融”培养模式,以探索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外语专业思政育人新路径。
2024年15期 No.615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清;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方法单一、学用分离的问题,导致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不高。该文以产出导向法(POA)为理论基础,旨在探索一种与现有的智慧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英语阅读教学改良方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产出导向法(POA)强调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语言产出,与智慧教学的理念相结合,借助科技辅助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2024年15期 No.615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廖格;
植根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动态评估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静态评估的评估方法。它重在关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ZPD)。近年来,动态评估在外语测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该文在系统阐释动态评估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与静态评估的区别,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期相关研究指明方向。
2024年15期 No.615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兆祥;
<正>秦灿枝听了不得不点点头,因为这种事社会上也发生过,她也听到过、议论过,知道那是“舌头底下压死人”的事。还好,姨妈的话给我留了面子,还没有提到“道德败坏”这个难听的字眼呢,她心里想。“第二,你有没有想到,”姨妈说,“大学毕业,国家是包分配的,好歹有个工作做。但是你,大学没毕业,后补的学业教育局是不承认的,所以你是没有工作岗位的。现在就业比较难,再加上你背了那么个难听的名声,哪个单位会接收你呢?”灿枝又不得不点点头。在教研室,大家对她那么好,但她只是个临时工,想转正也没能转得了。
2024年15期 No.615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臻;
<正>姜成武着实饿了,他贪婪地吸了一口饺子冒出的热气,美滋滋地喊道:太美了。然后狼吞虎咽起来。叶去病一边看他吃饺子,一边称赞姜成武:《百毒真经》失而复得,姜少侠太辛苦了!姜成武吃着饺子,抬起头,对叶去病说道:这得感谢秦兄,是他带我深入东厂才将《百毒真经》找到的。叶去病瞪大了眼睛,问:东厂?姜成武很干脆地点点头,说道:是啊。接着,他一五一十,将秦少石与他一起夜闯锦衣卫指挥使府,听王力说出《百毒真经》藏身之秘密,然后夜袭东厂厂部劫得《百毒真经》的整个过程,说给叶堂主听。叶堂主听得入神,拍案称奇,说道:这真是传奇。
2024年15期 No.615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辉;
<正>寒露这一天,无论阴雨晴暖,我总会挑一本书,今年这一本是《淮南子》,泡一杯红芋梗子茶,到南边的房间,面朝西偏北的方向,坐在椅子上,读上半天。西偏北的方向,说明太阳更向南半球方向飘移了,地球北半球气温也要日趋下降了,阳台和飘窗里有更多地方能够照晒到阳光了。虽说是读,但往往只是半读半想,有时候是沉湎于冥想,有时候和自己脑袋里小时候的自己对话,有时候做白日梦。我梦见自己慢慢安静下来了。室外下着秋雨。这时检验自己的内心是否焦躁,就是看自己是否急着要到室外去。如果并不急于要去室外,或能够不慌不忙地前往室外,都是内心慢慢安静下来的标志。
2024年15期 No.615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婷婷;王妍;
本研究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从“课堂学习、课外活动、音乐特长、阶段测评”四个维度搭建学生音乐学科评价框架,确定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审美体验、音乐专项特长三个方面评价内容,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助力多元评价方式,形成区域化实施方案。引领区域范围内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转变学科评价观念,真实全面反映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情况。充分发挥试点评价结果的作用,聚焦关键问题,以“教学—评价—分析—改进”的行动路径考查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反哺课堂教学,提升美育成效。
2024年15期 No.615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志艳;
<正>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羡慕现在的孩子,他们赶上了好时代,不缺衣少食不说,精神食粮也很丰盛。某个周六的下午,读初中的女儿用惯常的口吻对我说:“妈妈,这星期别忘了给我买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有些疑惑地问:“为何那么喜欢外国作家的作品呢?”女儿打趣道:“文学无国界嘛!我还没有说完,再买一本《朱自清散文》,您崇拜的作家我放在后面压轴。”对于女儿开出的书单,我向来是有求必应的。
2024年15期 No.615 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科教文汇》(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9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4-1274/G,国内邮发代号26-205)是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省级教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科教文汇》秉承“科教兴国、文汇天下、教研结合、共同发展”的宗旨,注重教研教改成果的宣传、案例的分析、经验的介绍及学术的交流。本刊为半月刊,系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本刊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2024年15期 No.615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