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婷;樊伟宏;
混合式教学模式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情,逐渐成为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模式,线上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监控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对新疆农业大学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思政课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整理和分析数据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线上自主学习监控机制模型,并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进行应用,利用超星学习通中的“教学大数据”平台进行教学过程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发现该模型实现了线下课程和线上自主学习管理的更好衔接,有效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024年11期 No.61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章易程;李蔚;汪馗;谢素超;
为了充分培育个性特长,实现教书育人,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开展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该文以“实验设计与分析”课程为例,分析了学生专业与研究方向的不同导致的个性需求差异,并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案例分析、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结课考核四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表明:满足个性需求的因材施教教学设计实现了教与学的高度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强的个性需求满足感和能力提高的成就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2024年11期 No.61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济如;臧健;刘国亮;王薇;陈杰;杨亚;
该文旨在研究如何在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嵌入思政元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整体素养水平。以纺织化学课程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深入的教学实践和巧妙设计的课程内容,深度挖掘纺织化学领域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内涵。对当前纺织化学课程实施思政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提升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和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这些举措有望有效提升在纺织化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以期充分发挥该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的潜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服装材料学专业人才。
2024年11期 No.61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柳月;董健苗;谭春雷;廖灵青;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基于土木工程材料专业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和融入方法,分析了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可围绕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工匠精神与专业伦理、科学精神与学术修养等维度设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目标。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机制,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024年11期 No.61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伊鹏;张文杰;刘广斗;王伟;李福来;
针对工科类专业工程测绘课程实验需求,基于云服务、虚拟模型技术和可视化仿真体验,开发了工程测绘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对工程测绘实验方案、互动环节和考核评价等内容的教学体系重构和数字化重建,以测绘对象三维建模代替零部件实物,降低实验教学成本投入;以虚拟实验室代替实际测绘实验室,减少实验室资源占用;以在线实验代替固定时间课内实验,提高课程教学灵活度。为校内外师生提供灵活交互、强沉浸感和高用户黏度的在线实验教学服务,驱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学习和在线互动等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图感表达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素质。
2024年11期 No.61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蔺鹏杰;刘先峰;赵丽娜;徐欢;魏巍;
生产实习是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新疆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对以往开展生产实习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根据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了生产实习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改革措施紧紧围绕建立高质量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延长生产实习时间、加强指导老师过程管理和丰富实习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展开,改革措施执行后展现出了良好效果,提高了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
2024年11期 No.61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有艺;易壮鹏;韩艳;张玉平;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桥梁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实践环节课程,未来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正将朝着更加多元化、跨学科、智能化、绿色可持续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我们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该文探讨了在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中加入创新元素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11期 No.611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鑫;沈娜;何晓英;李东;谢涛;阿比尔的;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迫切需要具备守正创新、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仅采用传统课程制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已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文章提出一种项目制与课程制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项目制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从一门课程的视角构建了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使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机融合。对融合教学模式的论证表明,该模式在传统课程教学基础上,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独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服务重庆交通大学复合型人才培养。
2024年11期 No.611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覃如琼;
建筑设备类专业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该文以建筑设备类专业核心课程“建筑给排水工程”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教学内容较为滞后、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信息化资源不足等教学痛点,从融通“岗课赛证创思政”重构教学内容、构建“M+S+F”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BOPPPS教学模型打造“七学”优质育人课堂、制订“三阶”式过程化评价方案、建设丰富立体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方面阐述解决方法,切实提高专业课育人实效,培养具有实践创新、综合应用能力强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024年11期 No.61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凡;别文博;陈绍鹏;王雪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产联系紧密。做好实验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基于OBE理念和BOPPPS教学模式,在把握专业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测量刀具角度”实验为例,首先理清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分析具体学情和教学目标;其次进行融入思政元素的BOPPPS教学过程设计;最后对课内实验教学改革效果进行分析。相对于传统实验教学来说,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实验目标更加明确,实验操作更加有效规范,实验效果更加理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探索其他工科专业课内实验课的有效教学途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4年11期 No.611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博;邰振华;田立慧;商宇航;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是地质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探、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与工程勘查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具有理论内容多、知识点分散、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等特点。该文在分析了“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教学难点后,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地质类专业为例,提出了一套涵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精简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模式,强调互动式、体验式及探索式教学,提高了课堂的学时利用率与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4年11期 No.611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元星;王新宇;王欢;
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与制造业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物流人才培养对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研究了汽车制造业物流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现状,总结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协同、五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4年11期 No.611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广开;祝连庆;
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孕育了一大批为国家振兴奋斗终生的顶尖人才,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珠峰”。当今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推动下,国家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急需大批的仪器人才。面向这一需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测控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将西南联大精神融入课程教学,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设典型案例库、开展教学探索实践与效果评价,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仪器报国的精神素养和价值追求。
2024年11期 No.611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越时;郭胜男;张佳佳;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专业性强,并与多种学科相关联。随着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基于一流课程建设,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学情特点,总结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提供新思路。
2024年11期 No.611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继夫;丁喜生;
构建一套科学且操作性强的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明确各指标权重,为客观评价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文献研究、Delphin Method和AHP法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是0.1897、0.0854、0.4114、0.1523、0.1613,评价体系中CI=0.0948、CR=0.0846,二级指标各项CI和CR值均<0.1。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实现高校对医学生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动态评价,助力医学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
2024年11期 No.611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国飞;
国家“双碳”人才体系建设,要求高校环境法治人才培养应积极回应涉碳法治人才培养这一新需求。但现阶段国内高校环境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泛化、课程设置需优化更新、实践教学不受重视和教学方法不适宜等方面。回应涉碳法治人才培养需求、环境法治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完成四个转向,具体路径上需要优化培养目标、设置契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2024年11期 No.611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莉;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新商科人才至关重要。文章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核心能力要素进行分析,对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活动、平台保障等进行改革与发展,实现将工匠精神融入新商科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过程。
2024年11期 No.611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骏;
为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文结合一流课程建设实践,针对传统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探索如何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更有效地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全程融合式课程思政、讨论交流式课程思政、动态评价式课程思政,从而优化教学设计与考核方式,进而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创新“教书”与“育人”统筹兼顾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4年11期 No.611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多;
在全球化社会背景下,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地跨越国界,涉及多种语言和文化。商务英语口译作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关键沟通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长,社会对能够有效克服语言障碍、促进跨文化理解的专业学生的需求显著增加,这一趋势不仅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高校口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该文对高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优化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从实践角度来看,有助于提高口译教学质量,进而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从理论角度来看,有助于丰富和深化高校师生对跨文化交际、语言学和翻译学领域的理解,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
2024年11期 No.611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婧;
“教-学-评”一致性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落实课程标准、改进教学设计和评价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梳理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要素,结合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探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教学实践。在教育分类学框架下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进行系统分类,将职场英语写作活动引向“阅读—概括—写作—评价—拓展”这一新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职场语言应用和思维品质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高,进而有效提升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2024年11期 No.611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剑波;刘志辉;
近年来,随着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的不断推进,面向初级中学的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师范专业认证相关理念要求下,当前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向中学的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乎着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未来发展。该文旨在对师范认证要求下的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构建培养模式,以期为中学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建议。
2024年11期 No.611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瞿颖;张晓芳;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对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高师地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为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与社会需求,是培养复合型地理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对“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包括优化授课方式、优化理论教学环节、优化实验教学环节三个方面,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服务于复合型地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2024年11期 No.611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兆祥;
<正>这一说,让姨妈更惊讶了,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灿枝你说什么呀?找了个海外关系?还美国!现在的姑娘们,谁不想嫁个工人、解放军呀!政治上可靠,有前途!你怎么单单选了最差的啊?秦灿枝知道,姨妈是个干部,参加工作比较早,他们是主流派,看问题自然是正统又正统的。自己这么做当然是离经叛道的,在当时是非常犯忌的事,也是傻到不能再傻的事。她知道再解释也没有用,只是简单地说:“姨妈,他是个好人,很优秀的。”姨妈真的有点生气了,“既然很优秀,为什么不来管你?把你弄成这样,他躲到哪儿去了?怕担责任了是吧?”
2024年11期 No.611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臻;
<正>他仍然想不起来,姜成武要带他去见谁。姜成武径直走到毛小山面前,对他说:我们走。毛小山将信将疑,跟在姜成武后面走出了百药堂。两人走进那片小树林,姜成武仔细观察四周有无动静,才缓缓地走到那棵古柳树下。姜成武移开青石板。毛小山看到青石板下面有一条地道,大为惊诧。自己在百药堂行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发现百药堂附近还有这么一条通道。姜成武到京城才多少天,他怎么这般熟悉?待毛小山进了地道,姜成武将青石板重新合上,然后,姜成武走在前面,领着毛小山往里走。走到石屋,毛小山就看见了一个人。
2024年11期 No.611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辉;
<正>暮春时我只能梦见开花的原野。我梦见我在平原上碰到父亲和母亲,他们像生前一样,乐呵呵的。有时候是春阳暖照的日子,有时候是微风小雨的日子,有时候是朝阳初起的日子,有时候是落霞满天的日子。只是我想去摸一摸他们的身体和手的时候,他们就会消失不见。他们不让我再一次摸到他们。起初我不懂他们为什么不让我再一次摸到他们。但后来我觉得这可能是他们的规则使然。据说与老子同时代的关尹子说过这样的话: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兵刀金铁,好礼者多梦簠簋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
2024年11期 No.611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晓慧;陶健林;赵宇;方骥;王广军;
长江江豚科普教育是长江江豚保护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聚焦长江江豚的科普教育,采用HoloLens混合现实技术,设计并构建了一套长江江豚科普系统。系统由三大核心模块构成:江豚知识科普、江豚结构科普、江豚主题游戏。系统综合运用了三维建模、Unity 3D交互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打造了一个既具有高度互动性又充满沉浸感的江豚科普教育平台。以HoloLens 2作为主要展示工具,本系统成功实现了一种混合现实的交互体验。对20名大学生的使用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科普方法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且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评价。
2024年11期 No.611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国梁;
<正>我的家乡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不管日子过得如何紧巴,过节必定要包粽子。可是那一年,我家陷入低谷,家里连一毛钱都找不出来。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不肯低下头朝别人借钱。我们那里不产糯米、苇叶,红枣也不是家家都有,包粽子的食材都要买。面对家底掏空的状况,母亲说:“咱端午节不吃粽子,吃端午面!”我从未听说过端午面,不知怎么个做法。母亲招呼我说:“走!跟我去采艾蒿!”我问:“艾蒿跟端午面有关系吗?”母亲兴致勃勃地说:“有!”艾蒿不用买,到处都有。端午时节的艾蒿,一般都是采了插在门楣上,起到驱毒辟邪的作用。春天的时候,有人采了艾蒿来吃,那时候艾蒿还很嫩。端午节艾蒿都长老了,没法吃,母亲让我拣着小棵的嫩艾蒿采。
2024年11期 No.611 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