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刚;崔继峰;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目标应既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步骤。内容体系应具有层次性和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交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最后,评估与反馈机制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及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应注重评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意识。
2024年10期 No.610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卫锋;王孝武;路星雯;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从业者面临的时代命题。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专业课之一。该文在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类型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若干知识单元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整体设计,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于一体。以案例分析课为例,说明引导式课程思政实施方式和方法,通过逐层设问,层层推进,在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体现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解决问题须抓住矛盾特性和主要方面、安全和环境法律意识三个思政元素,对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2024年10期 No.61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述明;宋智芳;
草地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土地资源。在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保障粮食安全责任,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该文旨在探讨思政元素与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衔接思路,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2024年10期 No.61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宇龙;梅琳琳;秦立刚;王明君;崔国文;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是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该文基于OBE理念,对草业科学专业的主干教育课程“草地土壤微生物学”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改革初探。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升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考核体现等方面进行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科学精神、专业自信等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10期 No.61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柏兴旺;
高质量慕课建设对于地方性高校内涵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数控技术”课程为例,分析其慕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慕课的解决方案。研究认为,校企合作框架下慕课建设要持续发展,需要坚持“聚焦内容、找准培养定位、建立双赢机制、融入认证体系”等策略。最后,探讨了“数控技术”慕课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2024年10期 No.61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常云朋;王荣先;田丽萍;李彬;
为发挥好专业课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育人作用,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导,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挖掘相关思政元素,确立了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案例和混合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从课程质量分析来看,课程思政的引入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政治素质、职业素养的提高。
2024年10期 No.61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娅娜;张曼;李永华;
基于轨道车辆振动理论课程公式繁杂、理解难度高及传统课堂教学欠缺直观振动现象演示的问题,利用Adobe Animate CC、MATLAB、Hypermesh、ANSYS和Adobe Media Encoder CC多种软件联合,建立了多种表现形式的虚拟振动演示系统。该系统通过交互式动画、振动曲线及振动云图等虚拟实验技术,将振动理论和现象多角度地呈现给学生。以单自由度无阻尼强迫振动与简单弹性体振动为例,介绍了多软件联合建立虚拟振动演示系统的过程,直观地展示了典型振动形式的动态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轨道车辆振动课程的教学质量。
2024年10期 No.61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黎翔;马亚飞;戴理朝;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造成为我国建筑业向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对实践、跨学科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无法适应和满足智能建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探索欧林工学院项目制教学的基础上,对适应我国教育现状的智能建造项目制教学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践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为主线,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最后,以智能虚拟预拼装这一实际项目为例,对项目制教学的设计、操作和考核等进行实战介绍,以推动项目制教学在我国智能建造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发展和应用。
2024年10期 No.610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学敏;孙孪鸿;陈晓玉;叶原丰;
该文探讨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Materials Project数据库在计算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Materials Project数据库是一个集成了AI和大数据技术的开放获取的材料库,能为学生提供海量的材料晶体结构和物性数据,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让学生能通过亲自操作获取和分析数据,深入理解微观结构与物性之间的关系。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具备计算材料专业知识和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总体来说,人工智能时代下,大数据的引入为计算材料学课程带来新的活力,并对未来教育改革和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4年10期 No.610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昌凤;辛宇;周长禄;
交通强国战略不仅为我国水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对水运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水运行业需求为视角,发现目前“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不对接、实践教学薄弱、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不全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4年10期 No.610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驰;梁世强;耿直;
该文将Multisim仿真平台应用到环境工程专业电工学的理论教学中,对直流电路中的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分析,直观地验证了定理;同时对二极管的应用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更加便捷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节约了课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024年10期 No.61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广开;祝连庆;
智能信息新技术导论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发展前沿而开设的一门导论课。为了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教学团队从民族精神、时代使命、能力素养三个维度挖掘思政案例,构建了人工智能起源、百年蜕变、扬帆起航、砥砺奋进四个全新篇章,通过显隐结合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智能终端、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专业知识教学,同步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能力,可为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No.610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中嵘;王奕;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全国各院校深入推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该文以微机原理课程为例,回顾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历程,简析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发展的背景和需求,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及其关键挑战,总结出几个课程思政教学的典型案例,旨在探讨课程思政教育如何有效开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为理工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No.610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乔;胡小童;彭胜男;余功;潘荣斌;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医学院校应该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与医者仁心教育。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学后所学的首门医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相关教学资源库并探索其融入路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医德医风教育效果。
2024年10期 No.610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姚伶俐;谢晶;翁海燕;
大体标本取材是临床病理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系统规范的取材学习是培养合格病理医师的必经之路。文章就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培养临床病理专业规培医师的大体标本取材技能进行探讨。
2024年10期 No.610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维杰;
金融学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研究金融学课程思政要聚焦四个基本问题:金融学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办。这四个问题涉及金融类课程思政的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归结起来就是要解决好金融学课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作为金融学课程思政实施之纲,纲举才能目张。要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专业知识目标、思想素质目标,把提升政治认同、增强社会责任、培养诚信品质、鼓励创新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培植遵纪守法作为课堂思政实施的主要内容。要把挖掘思政元素、灵活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反思、改革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评估等方面作为实施策略。
2024年10期 No.610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静;
“金融产品营销基础”课程是培育新时代金融营销人才的基础必修课程。该文以该课程为例,以培养“专能精、通能强、素质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从智慧职教教学平台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情境创设的课程思政元素浸润式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构建了课程思政融入“金融产品营销基础”的教学新范式,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范式创新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2024年10期 No.610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佳佳;
新时代思政背景下,如何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评价考核,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方式,以“单证制作”课程为例,探讨构建将德育、智育作为指导,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双向三性”多元评价考核模式,形成多主体、多项目、多平台、多路径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也为相关课程的评价考核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24年10期 No.610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常青;韩晓宝;
ADDIE教学设计框架是一种科学的内循环教学模式,将该教学模型引入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系统地将思政元素与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相关联。以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环节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覆盖。作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现路径,ADDIE模型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的双重要求。
2024年10期 No.610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玉;
该文紧扣当前时代特征和国家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以助力新医科人才培养为目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大学外语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路径。医学院校外语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应遵循系统性、规律性、精准性、实践性原则,从教师素养提升、外语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保障机制建设五个方面推进。
2024年10期 No.610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雪飞;薛峰;
该文以三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案例为样本,对案例的跨学科特征和计算思维培养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案例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对策。研究发现,跨学科项目学习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前后的计算思维变化,使全体学生接触项目的制作与调试,进而培养其计算思维。
2024年10期 No.610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