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汇

The Science Eduaction Article Collects

教育观察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语专业发展对策研究

    黄琼英;

    在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语专业应把握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宗旨,将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明确外语专业学科发展内涵,明确自身办学特色,促进外语专业向“全人教育”发展。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新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基于OBE理念,构建以《国标》为基准、具有校本特色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能胜任跨学科融合创新型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

    2022年24期 No.57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赵延明;苏成付;江绪文;张海艳;穆平;张晓军;

    文章阐述了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种业领域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论文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022年24期 No.576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教育管理

  •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索——以职业本科教育为视角

    谢双;

    多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在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上进行了多种尝试,而产教融合作为一条正确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已成为共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职业本科教育突破了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限制,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格,可以充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

    2022年24期 No.57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后扶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实践路径探究

    张妍;

    2020年我国已开启“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贯彻我国教育扶贫精神的过程中,要顺应时代发展,优化教育帮扶政策,创新教育扶贫方式,着眼于解决学生多维贫困的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后扶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转型的意义出发,探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育人成效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022年24期 No.57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内卷化困境生成机理透视——基于大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自我系统模型

    张傲杨;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高等教育阶段本应是青年大学生自由疾驰的“赛道”之一,却出现了一个动态的内卷“陷阱”。“内卷”成为当前一些大学生盲目竞争的代名词,更是成为2021年度网络新词。文章从大学生主体出发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内卷化困境是其学习意义贫困的实践表征,包括功利化、表演化与异己化三重特点;同时基于SSMMD模型,从学习环境认知失导、学业自我概念失调以及深层学习动机失能三方面剖析青年大学生陷入内卷化困境的社会根源与自我建构逻辑,继而为大学生突破内卷化困境提供路径参考。

    2022年24期 No.57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2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同欢;姚文浩;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各大高校都适时地创建了校属网络新媒体平台。目前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维护重点放在了宣传上,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公众互动、账户管理、服务师生和推广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因此,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若想继续发挥好舆论阵地作用,更好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进一步明晰目标、挖掘潜在用户、强化机制建设、提高服务师生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文章通过对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相关运营问题进行研究,深挖不足之处,寻找解决方案,旨在更好地引导高校微信公众号做好高校网络宣传工作。

    2022年24期 No.57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1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费妮娜;王冬勤;李婷婷;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和信息服务的职能部门,在学校落实“三全育人”方面应做到同步共频、认真对标,创新服务模式,营造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的工作氛围。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服务育人的根本遵循,通过“四个维度”做好“五个引路人”,探索以人为本服务工作的创新路径。

    2022年24期 No.57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思政教育

  • 精准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路径研究

    赵妍;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精准思政教育质量、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重要课题。新时代思政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正面临着全域全景全程的挑战,并日益呈现出精准思政要求。文章通过有效分析思政教育精准化的价值和实践路径,试图理清精准思政与高校推进“四史”教育的逻辑关系,从而从精准分析、精准供给、精准实施、精准评价等层面提出新时代高校推进“四史”教育的可行路径。

    2022年24期 No.576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将“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

    沈晓云;

    “沉浸”“烧脑”“趣味”“推理”是“剧本杀”逐渐吸引大学生关注和青睐的重要因素,使其成为青年开展休闲娱乐、满足社交需求、寻求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切入,探讨将“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运用参与式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剧本杀”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跨界融合基础,并对“剧本杀”+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进行了初探。将“剧本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丰富教育资源、载体、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也回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

    2022年24期 No.57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女垒精神”为例

    施东莉;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体育文化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优势。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概念及其思政教育功能为理论基础,从回顾该校女子垒球队的发展历程出发,通过解析“女垒精神”内涵、分析“女垒精神”发展现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探索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释放思政教育合力。

    2022年24期 No.57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思政课”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丁妍妍;蔡丽华;

    该文在“大”的站位上阐释“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多元协同的育人主体、“家校社网”结合的育人场域、“两个大局”的育人视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几个方面。高校善用“大思政课”,应着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育人协作合力,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24期 No.57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1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运用红色文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

    秦凯健;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瑰宝,具有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三大基本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蕴含教育引导、道德规范、精神激励的功能,运用红色文化增强理论教学实效、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2022年24期 No.57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究

    杨群;

    为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高校辅导员视角探讨上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通过纠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树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认识,围绕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效果展开探讨;通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022年24期 No.57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守正与创新

    杨宝国;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高校思政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判断,深化该课程的教学研究显得紧迫而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道德与法治”(其前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但在该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守正”与“创新”的不相统一。“守正”是该课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提升该课程实效性的源泉,应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实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2022年24期 No.57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改教法

  • 线上课程建设标准探索与实践

    杨毅;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原则,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出“延期开学、进行网上教学”的工作安排。作为二级教学单位的金融贸易学院响应教育部与学校的号召,组织、安排教师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学院制定了详细的线上课程建设标准,并对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审核、验收、评价、反馈。基于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管理实践,该文选择对线上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进行研究。

    2022年24期 No.576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语专业教材的数字化出版:理据与原则

    罗屹;

    文章阐释了外语教材开发的“社会-理论-教学”三维开发理据。借助学科特征、编辑实务和消费使用三个视角,提出以课程目标为指导、以语言发展为核心、以协同强化为基准、以提升效率为追求、以数字交际为先行、以数字素养为导向等设计原则,旨在为外语数字教材的编辑出版提供参考借鉴。

    2022年24期 No.57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王艳;施梅超;刘紫昭;

    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国际化交流的加强、跨境电商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扩大了对技能型和创新型外贸人才的需求,高校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该文研究了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索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2年24期 No.576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时代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蕊;

    数字经济对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数字经济的时代特征,首先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下公共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数字素养以及科学决策、服务和创新能力,最后提出优化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和策略。

    2022年24期 No.57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OPPPS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实践

    金爱云;周永卫;

    采用BOPPPS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式课堂,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展示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教学实验结果及统计数据显示,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规范了课堂教学流程,提高了教学互动性,而且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2022年24期 No.57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混合式生产实习模式探索

    姜伊辉;张乔;曹飞;

    混合式生产实习是将“互联网+”教育技术有机融合到传统生产实习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该文阐述了线上课程作为传统生产一线实习模式的重要补充,在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提升学生非技术能力、丰富生产实习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可为新时代高等工科院校的生产实习模式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年24期 No.57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专创融合背景下BOPPPS教学模式研究——以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中的类比型创新方法为例

    孙璐;万良田;王玉磊;王咸鹏;

    BOPPPS教学模式以案例导言为启发,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以前测、参与式学习及后测为手段,将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输出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听课目标,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授课思路,使得整个课程的内容安排、节奏把控更加合理,是专创融合背景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中的类比型创新方法这一知识点为例,依照BOPPPS教学模式设置课程内容,并将之与传统“输出型”授课模式相比较,对比之下分析BOPPPS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根据BOPPPS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优势,潜移默化地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融入教学改革、师资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等,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022年24期 No.576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BOPPPS模式在控制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何阳阳;

    探讨了“高斯投影”这一章节的学习特点,运用BOPPPS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研究表明,BOPPPS教学模式在控制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成功,在学习兴趣、考试成绩及教学比赛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为工科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教师素养,提升了教学质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BOPPPS教学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2022年24期 No.57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作业在短课时大容量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以“弹性动力学”为例

    王赟;杨春;李信富;芦俊;

    “弹性动力学”是地球物理专业最重要的三大专业基础课之一,针对该课程课时少、课程内容多等问题,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样化作业试验,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后复习和重点强化作业、延伸阅读与创新培养作业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大作业四大类。两个班的教改试验证明,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布置方式与评判标准等设定,有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兴趣的激发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2022年24期 No.57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本科阶段的自然语言处理入门课程教学探讨

    鲍娜娜;闫星廷;张阳阳;王贵竹;

    自然语言处理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课程融合了语言学、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在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方面具有一定挑战。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强大的人才需求推动了许多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自然语言处理入门课程。该文探索了兼顾理论和实践的自然语言处理入门课程教学模式:(1)结合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以课堂授课形式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该领域;(2)结合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热门项目,以翻转课堂形式督促学生主动实践,内化理论知识,培养实战经验,提升学习效果。

    2022年24期 No.576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

    赵艳芹;张兴华;张剑飞;高志军;常亮;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的特点,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为例,探讨人工智能课程的改革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人工智能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引入翻转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选题研究、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产学研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考核等方法。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2022年24期 No.57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自主游戏到深度学习——游戏课程化价值刍议

    杨洋;

    在“游戏课程化”实践中,浙江省安吉幼儿园是一个典型样例。安吉游戏的成功探索,让更多幼教人士看到了游戏课程化背后的价值。该文通过挖掘游戏课程化的游戏特点,提出融通游戏与学习的桥梁是快乐、自由、投入、冒险、反思等“游戏精神”,为探索幼儿深度学习策略提供诸多启示。

    2022年24期 No.57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1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课程思政

  • 数学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创新

    李坤;何艳丽;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要搞好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案例。该文以数学分析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优化教学案例设计,探索创新育人的教学新模式。

    2022年24期 No.576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双碳”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例

    高尔豪;吴祖良;

    在“双碳”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的育人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环境专业课教育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该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例,从提升专业教师思政素养、加强案例教学、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四个方面出发,剖析如何进一步打破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壁垒,旨在提高高校立德树人质量,也为在其他环境工程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2022年24期 No.576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

    胡昊;刘晓娣;张静;金堃;纪密;

    该文在分析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主线构建、资源发掘、融入设计、评价反馈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和实施方法,为军队院校课程思政的机制化运行和常态化建设提供思路。

    2022年24期 No.576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叶建雄;程群;

    研究表明,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加强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协同育人具有重大意义。课题组选择了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为研究对象,从增强教师的思政意识、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教学方法的探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重点是深入挖掘隐含于课程内的哲学思想、客观规律,并与当前的时代相关联,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昂扬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课程属于工科大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经验和做法可在大类课程中推广。

    2022年24期 No.576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张玲;张鹏展;陈泽龙;

    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支撑,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基于此,该文以修订思政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点思政切入策略和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为抓手,优化设计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并结合实例探索了在实验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教师队伍德育能力的培养与持续提升是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

    2022年24期 No.576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红色经典《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

    胡婷;

    语文课程既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战略要地。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应跳出传统的课程思维,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课程思政资源,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红色经典中蕴含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中职学生深入体会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感受伟大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赓续红色基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文以《沁园春·长沙》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诗词文化、意象意境、教学效果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探索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年24期 No.576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

  • “双减”背景下以系统思维优化作业设计研究初探

    阳艳弟;石玉湘;向毅;

    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该文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设计,以系统思维为指导,针对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作业育人功能的实现,因材施教地设计作业,实现作业设计的分层次和合理化,并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管理,促进教学双方的反思和改进。

    2022年24期 No.576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汉语称呼语教学——以《HSK标准教程》及练习册(1-4)为例

    田海虹;

    在以汉语为媒介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称呼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主题。如何正确得体地称呼他人和自己,直接关系到交际能否成功。该文以《HSK标准教程》及练习册(1-4)为例,探讨常见汉语称呼语的类型、背后的跨文化交际内涵,以及如何有效提高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2年24期 No.57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龙头老太(续前)

    方兆祥;

    <正>这话使唐刚很感动,因为正好敲到鼓点上了,与他自己想到一块去了。他觉得一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而且还是这么年轻漂亮的姑娘,能够如此关心体贴自己,实在是自己的幸运。他凝视着阿姐的双眼,肯定地点着头:“你说得对,这是我的全部心思,我必须东山再起,扛起所有的重担,为母亲,为妹妹。我正在人才市场找工作,什么都愿干,不论粗活细活脏活重活,我会从头做起,我一定会做得最好!”

    2022年24期 No.576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铁血残阳(续前)

    甘臻;

    <正>六月二十七日子夜,他们如期赶到黔灵山。黔灵山位于贵阳城西北十里之处,山体被密林所覆盖,灵气十足。黔灵山原名唐山,明代以前,因其生于边僻,埋没于荒烟寒雨中,尚未被世人所关注。自明洪武开始,有一个叫顾成的人登游此山并发现圣泉之后,一经宣传,山中景点始被世人所称道,陆续有人慕名而来,久而久之,黔灵山闻名遐迩。山上有弘福寺,为佛门一高僧所建,是烧香纳客的好去处。但是,突然有一天,黔灵山却被恶首乌所占领,成了一座令人恐惧的山,世人闻而却步。黔灵山如恶人岛一样,因为被恶人所占,臭名远扬。恶人三煞带领姜成武和狗子上山的时候,被恶首乌手下恶徒认出,一路引领,直至山中弘福寺。这些恶人族一袭黑衣,个个披头散发,魔鬼一般,让人见了不寒而栗。

    2022年24期 No.576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柳书屋谭往(续前)

    顾村言;

    <正>顾村言:直白地说,你觉得当下的中国书法最主要的问题在哪些方面?白谦慎:问题很大。很多人越来越讲技法。对有才华的人来讲,越来越讲技法,会忽略本身的精神内涵。那么到最后,再过几代以后,什么是精神,都不知道了——也不知道有精神这回事了。顾村言:那你觉得精神内涵具体是哪方面呢?白谦慎:气息。顾村言:但是面对一个对传统文化知之有限的人,你讲“气息”,他是很难理解的。

    2022年24期 No.576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初冬美景君须看

    石朋庆;

    <正>秋虫不再鸣叫,就预示着冬天悄悄来临,季节的转换就是这样神奇。日子匆匆而过的时候,有些事已经渐渐淡忘,有些景慢慢模糊。我的家乡鄂东南属丘陵地带,记得多年前,一进冬天,山丘上的很多树木,树枝便开始枯萎,树叶便开始衰落,初冬的萧瑟与清冷已初露端倪。可是,不知不觉中,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初冬已呈现给人们的是蓝天白云,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处处充满活力。围绕城区新建的几处湿地公园,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朵,还有那些嫩绿茂盛的草木,构成城市生态的“绿肺”,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空间。显然,城市环境的变化已让四季景物不再分明。

    2022年24期 No.576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