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姚丹
摘要(Abstract):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虚静;审美静观;非功利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姚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56.
-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
-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 [4]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
- [5]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 [6]童庆炳主编.艺术与人类心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 ①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9~170页.
- ②康德著,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1页.
- ③王国维著,李科林校注:《人间词话.人间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 ④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9页.
- ⑤同上.